家人们谁懂啊!我在英国写论文一路“狂飙”
在伟德bevictor中文版土木工程中英合作办学项目的助力下,我获得了前往思克莱德大学深造的宝贵机会,也由此深切感受到中外大学毕业论文的显著差异。在国内,大学毕业论文往往是在统一的框架与指导下开展,重点在于引导我们运用专业知识,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来完成。在英国,大学毕业论文以个人项目(Individual Project)的形式呈现,主要包含以下阶段:
阶段 1:项目选题(Project Topic Selection):从大四开始,员工需要从众多选题中做出抉择,每个选题背后都蕴含着不同的研究方向与挑战。
阶段 2:项目提案(Project Proposal):需员工独立进行调查与设计,提出具有原创性的项目及观点。项目提案涵盖丰富内容,包括清晰的主题介绍、明确的研究目标、全面的文献综述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,若已有初步成果也需详细阐述。这份提案由导师进行评分,其成绩占模块成绩的 10%,对整个项目的评估起着重要的开端作用。
阶段 3:项目工作与海报展示(Project work and Poster Presentation):在第一学期的第 4 - 11 周以及第二学期的第 0 - 8 周,还需通过海报展示项目成果。海报展示可不简单,它不仅占最终成绩的 10%,更是锻炼员工展示技术工作能力、获取他人反馈的绝佳契机,能让员工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项目研究。
阶段 4:整合周(Consolidation):第二学期的整合周,学校会组织各类关键技能研讨会,比如使用 MS Word 撰写论文、处理主要和次要数据等。帮助员工梳理研究思路、分析结果,为撰写论文和进行展示提供有力支持。
阶段 5:最终论文(Final Dissertation):要开展深入的研究、实践或设计工作,并将成果以论文、期刊论文或技术报告的形式呈现。论文要求呈现和分析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新信息,字数在 8000 - 10000 字之间,在最终成绩中占比高达 70%,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成果。论文会由至少两名教师进行评分,其中一位通常是员工的导师,他们会从专业角度对论文进行全面评估。
阶段 6:视频摘要(Video Abstract):为了帮助员工提升数字素养技能,在提交毕业论文的同时,还须提交一份短视频摘要。这个视频摘要需要总结先前的相关文献、项目中开展的工作,以及该项目工作与其研究的相关性。该视频摘要占最终成绩的 10% 。
本人性格活泼开朗,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,热爱旅游和探索未知。基于对骑行的热爱以及对低碳环保的关注,我选择了 “低碳山地自行车道的岩土工程设计(Geotechnical Design of Low - Carbon Mountain Bike Trails)” 作为论文主题。在英国,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,相关的业内资讯前沿丰富,为我的研究提供了诸多灵感。
我的论文导师是 Professor Zoe Shipton,她可是英国皇家工程学院院士(Fellow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),在土木与环境工程(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)领域那是相当厉害。她毕业于帝国理工学院,拿的是土木工程博士学位。她研究的东西可多了,像地下工程(subsurface engineering)、新能源(地热能 geothermal、海上风能 offshore wind)做基础支撑,搞大规模能量存储(抽水蓄能 pumped - storage hydropower、热存储 thermal storage 这些),还有保障废物长期安全存储(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geological disposal of CO₂、放射性废物处置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)。她发表过好多高质量论文,还参与了不少大项目,像伦敦某大型公园生态步道设计项目(Ecological Trail Design Project of a Large - scale Park in London),她就是核心技术顾问。能有这么牛的导师指导我,我感觉自己运气爆棚!
刚确定论文选题,我就开始疯狂找资料。我发现一些欧洲国家用再生材料铺低碳道路,成本降了20%,碳排放还少了30%,我当时就想,这材料能不能用在我的山地自行车道设计里呢?我跟 Zoe 教授说了这个想法,她特别支持,还帮我找了好多研究这种再生材料在岩土工程应用的专业文献,让我对这材料了解得透透的。后来我又看到一则业内新闻,英国有家公司研发出一种可降解的道路加固材料叫“GreenBond”,这材料既能加固道路,又能在自然环境里降解,对环境没啥影响,简直就是为我的低碳山地自行车道量身定制的!我马上把它写进论文里,作为研究方向和材料选择的重要参考。
收集数据的时候,我了解到英国在推广一种基于卫星遥感的土壤监测技术。用这个技术能知道更广泛区域的土壤湿度(Soil Moisture)、密度(Soil Density),数据更新快还准。以前的测量方法只能测几个点,根本反映不出整个区域的地质情况。有了这个新技术,我就能更全面地分析土壤特性,给车道选址提供更科学的依据。
写论文草稿的时候,我把“GreenBond”材料和新型土壤监测技术都写进去,详细说了它们在自行车道设计里的好处。小组讨论的时候,我与各国组员们分享这些发现,有人怀疑“GreenBond”材料成本高、施工难。我就又去查资料,发现英国已经有小型道路项目用了这材料,还通过优化施工工艺控制了成本。我把这些案例分享给大家,一起讨论出了更合理的应用方案,论文思路也更完善了。
Zoe导师批改论文的时候,夸我会用业内新闻,但也指出要深入分析“GreenBond” 和传统材料的差别,还有新型土壤监测技术的不足。我按照导师的建议,重新整理数据,对比了“GreenBond”和传统道路加固材料在强度、耐久性、环保性等方面的不同,还讨论了新技术在山地复杂地形下的精度误差问题;持续为我的论文C位出道努力。
老友们,写这篇论文的过程就像坐过山车,有困难也有惊喜。从选题时的迷茫,到找资料的各种发现,再到小组讨论的头脑风暴以及导师指导后的提升,我学到了好多专业知识,科研能力也变强了。我现在知道了,学术研究和行业发展是紧紧绑在一起的。在此,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,大家一起在学术的路上冲鸭~~~